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2025年,网络安全领域将迎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将重塑我们的数字世界。本文将深入探讨2025年网络安全的最新动态,包括零信任架构的崛起、生成式AI的安全挑战、供应链安全的严峻态势以及量子计算对网络安全的影响等。
一、零信任架构的崛起
零信任模型专注于验证每一个试图访问系统的人和设备,作为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正在获得认可。零信任框架的“永不信任,总是验证”的原则在组织面临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时变得更加重要。零信任架构可以增强安全措施、支持灵活的工作环境、提高威胁检测能力、确保遵守法规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
在2025年,零信任不仅关乎保护资产,它还将重新思考安全框架,以跟上正在改变产业格局的快速技术进步。零信任将在网络安全中占据中心位置,以应对生成式AI的崛起和数字生态系统架构的变化,带来结构性转变。AI将通过提供智能自动化、自适应安全性和实时风险分析来增强零信任架构;而零信任框架将保护AI系统本身,确保AI应用程序和数据免受新出现的威胁。两者将共同创建一种更具弹性、可扩展性和主动性的网络安全方法。
预计到2025年,零信任将在各行业扩展,尤其是随着更多组织采用混合工作模型,通过专注于身份和访问管理(IAM)、多因素身份验证(MFA)和微分段,零信任架构将为现代威胁提供强有力的防御。
二、生成式AI的安全挑战
生成式AI正在扩展其攻击面。随着生成式AI工具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先进,我们将看到新的数据泄露媒介的出现。恶意行为者可能通过创建创新的提示工程技术,以有权代表最终用户采取行动的AI Agent为目标。这些攻击的目的是诱骗Agent泄露信息或进行密码重置等操作,进而破坏网络或实现其他目标。
此外,生成式AI武器化也让网络空间“易攻难守”成常态。随着AI技术不断深入场景,攻击者已经成功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以非凡的效率策划攻击。AI技术使他们能够大规模地执行更复杂、更难以检测的攻击,甚至可以操纵机器学习算法来破坏操作或敏感数据,从而扩大其犯罪活动的影响。
对于黑客而言,生成式AI提供了一种能够以大规模方式高效实施攻击的完美工具。生成式AI可以生成恶意软件、也可以快速发现目标系统中的漏洞,大幅降低网络攻击门槛,让不懂代码、不懂技术的普通人也能成为黑客,攻击数量大幅增加。目标处于无法应对的饱和状态,网络空间易攻难守成常态。
三、供应链安全的严峻态势
2024年供应链安全态势非常严峻。攻击者利用第三方供应商的漏洞渗透到更大的网络中,供应链攻击可能在各个行业产生连锁反应。几乎所有公司都与至少一个经历过漏洞的第三方供应商相连。即使是知名组织也会因其供应商的漏洞而受到攻击。
例如,2024年年末,美国财政部被黑客攻陷,就是通过第三方远程管理软件BeyondTrust攻入的,从而被远程访问了其工作站以及其所维护的一些未分类文件。最近对福特的一次攻击中,攻击者利用该公司的供应链将恶意代码插入福特的系统,创建了一个后门,攻击者可以利用该后门暴露敏感客户数据。
到2025年,企业需加强供应链安全,包括彻底审查第三方供应商、实施定期风险评估,并加强对供应链活动的监控。基于AI和透明度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识别在复杂的供应链中的漏洞。组织还应检查服务水平协议(SLA),选择那些自身保持严格安全协议的供应商,从而在生态系统中产生更好的安全效果。
四、量子计算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2024年量子计算取得了显著进展,量子处理器在量子比特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方面达到了里程碑式的成就。量子计算正在迅速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网络安全是受其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
量子计算对网络安全最直接的影响是其可能破解现有的加密算法,如RSA和ECC,对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构成重大挑战,这为采用抗量子加密制造了紧迫感。与此同时,量子计算不仅是网络安全的威胁,也可能成为防御的工具。基于量子的加密方法,如量子密钥分发(QKD),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创建理论上能够检测到任何试图窃听密钥分发的行为,确保密钥分发过程的安全性。
由于量子计算机尚未普遍可用或适用于所有应用,结合量子和经典技术的混合系统正在作为过渡解决方案出现,并可能成为2025年网络安全公司的主流。
五、勒索软件攻击的持续威胁
勒索软件攻击继续困扰全球组织,攻击者变得更加有组织,勒索软件即服务(RaaS)甚至为初学者的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轻松访问恶意工具的途径。当前的网络安全趋势显示,攻击者现在瞄准关键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导致大规模的干扰。
随着供应链漏洞成为勒索软件攻击重要的入口,预计那些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供应链,以及具有广泛公共影响的行业,将在2025年成为主要的勒索攻击对象,如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制造、公共部门、能源和公共事业、交通、零售等。
预计在2025年,勒索软件攻击可能给组织带来更大的财务负担,赎金要求、恢复成本以及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更广泛的经济影响都可能不断上升。
六、数据泄露与人为因素
根据2024年Verizon数据泄露调查报告,人为错误或参与在82%的数据泄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个问题。组织的员工代表了最大的攻击面,也是最大的防线。恶意内部人员或疏忽的员工更容易暴露敏感数据或为外部攻击者创建访问点。
但网络安全的人为因素经常被忽视,使员工容易受到影响,并使他们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AI驱动的攻击,如深度伪造冒充和令人信服的网络钓鱼骗局,也可能变得更加普遍,使人为因素威胁更难以检测。AI工具的广泛采用还引发了员工无意中分享敏感数据的担忧。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公司应采取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方法:实施零信任安全模型;持续监控、先进的威胁检测系统以及定期培训员工识别社会工程策略至关重要。组织还必须对AI工具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以保护敏感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
七、API安全的新挑战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API承载着企业核心业务逻辑和敏感数据,支撑着用户早已习惯的互动式数字体验。根据Akamai的一项统计,API请求已占所有应用请求的83%。与此同时,针对API的攻击成为了恶意攻击者的首选,相对于传统Web页面,API的攻击成本更低,越来越多的黑客开始利用API进行业务欺诈。
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拥有多少API,也并不能保证每个API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控制,被遗忘的影子API和僵尸API会带来重大的未知风险。
此外,基于AI的高级Bots和拟人化的自动化工具已经具备了与真实用户类似的行为特征,传统的静态UA检测和IP封禁手段已无法精准识别这类攻击。基于高级APBS(高级持久化机器人)的攻击呈现出模拟鼠标操作、键盘输入和复杂的人机交互等特征,尤其在博物馆预约、门票抢购、API爬取和多平台联动攻击中表现突出。
八、总结与展望
2025年,网络安全领域将迎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挑战。零信任架构的崛起、生成式AI的安全挑战、供应链安全的严峻态势以及量子计算对网络安全的影响等,都将重塑我们的数字世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网络安全策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网络犯罪和网络战争等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繁荣的数字世界。